发生脚臭的原因: 1.潮湿的环境:脚掌是个多汗的环境。脚掌每平方厘米有600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出2~4倍。总共约有二十五万多个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将近500毫升的汗水。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当水分含量高的时候非常有利於细菌及霉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2.闷热密闭的空间:当鞋穿的很紧密,通风透气性不佳时,除了会造成水份的增高外,皮肤表面的PH值会产生变化,由原本的PH4.4升高到PH7左右,而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环境最适合脚底某些细菌的生长。 3.细菌的繁殖:因为一、二项因素的加成作用,造成足部皮肤细菌的成长,这些细菌可以分解皮肤的角质蛋白,及脚汗中的尿素、乳酸成分,形成含有臭味的各种代谢物,例如 (1)Brevi Bacterium,可将角质蛋白中的成分Methionine,分解形成甲基硫醇,这种代谢物的气味和乳酪发酵的味道很像。 (2)皮脂中的脂肪成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分解,会形成短链脂肪酸。 (3)汗水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成氨。 这几种味道混在一起,并紧紧的闷在不透气的袜子中,就会形成难闻的脚臭。 4.霉菌的繁殖:闷热潮湿的环境会使霉菌生长,形成足癣,俗称香港脚。香港脚的症状非常多样化,并非所有的香港脚都有臭味,最容易产生脚臭的香港脚型式,就是在趾腱间,产生皮肤湿湿烂烂型的香港脚,脚臭最为严重。 5.过厚的老旧角质:过厚的老旧角质,在汗水的浸润下,会变成细菌及霉菌所需的营养来源,促进细菌、霉菌的增生繁殖,恶化脚臭的形成。
关于DEET(避蚊胺)
研究人员发现:“避蚊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害
时间:2009-08-05 13:50来源:新华网
研究发现驱蚊剂“避蚊胺”(DEET)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新华网伦敦8月5日电(记者黄堃)英国《BMC生物学》杂志5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驱蚊剂“避蚊胺”(DEET)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重新深入研究这种驱蚊剂的安全性。
由法国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小组研究发现,“避蚊胺”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这种酶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都非常关键。
研究人员说,“避蚊胺”常与其他杀虫剂混用,但它在与氨基甲酸盐类杀虫剂混用时毒性会增强。研究人员认为,出于对公众健康安全的考虑,应该重新对“避蚊胺”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避蚊胺”于20世纪中期被发明,化学名称为二乙基甲苯酰胺。它可以有效趋避蚊、蠓、蚋、蝇和跳蚤等昆虫,因此在全世界一直得到广泛使用。 香港港九药房总商会分别抽取了市面上含10%、19%、25%和98%四种不同浓度的驱蚊产品样本,比较其对人类,特别是孕妇,所可能产生的毒性。化验结果显示,避蚊胺浓度愈高的样本,细胞死亡率便会愈高,换言之,有更高机会引致细胞样本死亡、抑制细胞生长和造成细胞异变。
妇产科专科医生指出,避蚊胺对人体,特别是孕妇有潜在风险: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接触皮肤后,会渗透至血液,有可能经血液进入胎盘,甚至脐带,因此引致畸胎。建议消费者,尤其是孕妇,应避免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可选择穿着浅色长袖衫裤,或使用含天然成分的驱蚊产品来防止被蚊叮。若有必要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也应尽量用最低浓度而又有效的驱蚊分量。(王裳)
【法新社巴黎8月5日电】根据今天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驱虫剂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作用方式与一些杀虫剂及神经毒气的作用方式相同。
研究人员称,适度使用这种叫“避蚊胺”的化合物极有可能是安全的。但针对昆虫以及从小鼠和人类神经细胞中提取的酶的实验首次显示,“避蚊胺”会干预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研究人员说,“急需”进一步研究评估“避蚊胺”对人类的潜在毒性,尤其与其它化合物混用时的毒性。
他们的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所谓“海湾战争综合症”的成因。“海湾战争综合症”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混合神经症状,曾在1990年至1991年参加针对伊拉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数万美军老兵报告患有此病。
“避蚊胺”由美国农业部科学家在二战后开发,其充当驱虫剂已逾50年。
“避蚊胺”以洗剂、乳剂和喷洒剂等形式出售,浓度从5%至1 0 0%不等。它不仅被周末野营者广泛使用,还被用作阻挡疟疾、登革热以及其它蚊传疾病的第一道屏障。
根据这份发表在可公开查阅的《BM C生物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每年约有2亿人使用以“避蚊胺”为主要成分的产品。
设在法国蒙彼利埃的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樊尚科贝尔是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他说:“‘避蚊胺’已使用许多年,但现在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毒性。”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们所做的是确定该化合物作用的神经目标。”
很多父母喜欢给宝贝洒上花露水,或者在家里点上蚊香等方法驱蚊。近日,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驱蚊剂“避蚊胺”(DEET)可能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范文辉教授表示,“避蚊胺”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如果长期接触此类化学物质,会使神经递质传输错乱,导致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小孩可能出现哭闹、兴奋、躁动的状态。
尽管市面上的驱蚊产品都标识是高效低毒的,但有幼童的家庭最好尽量少用。